政府公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规范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建立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省政府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调整全省现行的省市财政管理体制。
一、调整省市财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即时比分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自2003年运行以来,调动了市县(包括县级市,下同)政府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全省财政收入规模持续扩大,各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公共财政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和即时比分经济的发展,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各市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口径不统一、不可比,影响国家对即时比分市县经济发展状况的客观评价;省市共享税收市县分享比例偏低,影响市县政府组织共享税收的积极性等。为了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科学配置财力资源,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有必要对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调整省市财政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下划收入、核定基数、增长分成”的要求,建立分配合理、激励发展的省市财政管理体制。通过下划省级共享税收收入、适当向下倾斜财力、科学核定分成比例、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扩大市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充分调动市县政府发展经济、壮大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增强基层政府财政保障能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即时比分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原则。通过下划省级共享税收收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市县政府加快发展经济,重视财力增长,促使全省财政收入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2.兼顾省、市、县既得利益,适当下移财力的原则。在确保省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前提下,将省级财力适当向市以下特别是县倾斜,并保障在各市县之间的相对均衡、合理分配,推进市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加速发展。
3.简化程序,运行安全的原则。从技术层面简化操作程序,规范业务流程,减少人为因素,规避道德风险,确保财政管理体制安全有效运行。
三、调整省市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按照调整省市财政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将原体制规定的省级共享税收收入全部下划到市县,作为市县固定收入,税收实行属地征管、属地入库,并重新划分省市收入范围;省对各市原体制规定的省市共享税收(以下简称省市共享税收)形成的财力实行总额分成,由市向省上解财力,同时,省对各市当年上解省财力增量部分按40%予以返还。
(一)省与市收入范围。将原体制规定的省级共享税收收入下划后,省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范围如下:
1.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中央返还的跨省、计划单列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哈大铁路建设期间上缴的税收收入,按规定属于省级的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及其他收入等。
2.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25%、企业所得税40%(不含按中央规定继续作为中央固定收入的企业所得税和跨省、计划单列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的中央及中央待分配收入)、个人所得税40%、营业税、房产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其他税收收入,以及市以下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及其他收入等。
(二)市上解省级财力的确定。
1.市上解省财力比例的确定。以2008年省市共享税收的决算数为基础,按2006—2008年3年年均增长率,推算基期年(即2009年)省市共享税收基数。各市上划省级共享税收基数占各市的省市共享税收基数比例即为各市总额分成上解省财力比例,一市一率。公式如下:
某市总额分成上解省财力比例=某市基期年上划省级共享税收基数 某市基期年省市共享税收基数×100%
各市总额分成上解省财力的具体比例,由省财政厅核定。
2.市上解省财力的确定。各市当年省市共享税收收入乘以市上解省财力比例,即为当年各市应上解省级财力数。公式如下:
某市上解省财力=某市省市共享税收收入×某市总额分成上解省财力比例
(三)省对市上解省财力增量返还的确定。省对各市当年上解省财力增量部分按40%予以返还。公式如下:
省对某市上解省财力增量返还=(某市当年上解省财力-某市上年上解省财力)×40%
从2012年开始,如某市当年上解省财力的决算数比上年上解省财力的决算数减少,省财政将对减少数额按40%比例扣减某市财力。
(四)省与市支出范围。
1.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主要包括:省级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预备费、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其他支出,省对下的转移性支出。
2.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主要包括:市级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预备费、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其他支出,市对下的转移性支出。
(五)新体制执行时间。新体制从2010年1月1日起试行。鉴于省、市、县2010年财政预算已经同级人代会审议批准,为保证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顺利执行,2010年实行按新体制运行、原体制结算财力的过渡办法。2011年开始省对市按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质运行。
四、调整省市财政管理体制的相关政策
(一)继续执行省对县直接补助的财政政策。除按制度规定实行市级统筹的省对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外,省对县其他各类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均由省直接补助到县。
(二)调整省级共享税收增量返还政策。从2011年起,以2009年省对各县(区)上划省级共享税收“增量返还”的决算数为基数,省每年对各县(区)实行定额财力补助。
(三)继续执行提高县上划中央两税返还系数政策。将县上划中央两税返还系数从1∶0.2提高到1∶0.5,相应增加的返还财力部分,由省和市分别承担0.2和0.1,省承担0.2部分通过省对市县转移支付给予补助。
(四)大连市继续执行原体制规定的专项上解省财力政策。
五、调整省市财政管理体制的配套措施
(一)调整和规范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各市政府要按照省政府调整省市财政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调整和规范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市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市管县的职责,按照省对市下划收入、下移财力的规定,确保将属于县级的省下划收入和下移财力全部落实到县,下划收入作为县级的固定收入实行属地征管、属地入库。市对县的财政管理体制要打破分企业、分行业划分收入的方式,应按属地化原则将属于县级的税收收入全部下划到县,作为县级的固定收入并实行属地征管、属地入库。同时,市级政府要结合财力情况,将市本级财力适当向县以下倾斜,以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加速发展。各市政府调整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方案报省财政厅审核批准后实施。
(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省财政要建立均衡性转移支付逐年增长机制,逐步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采用规范的转移支付分配方法,对困难地区特别是县增加财力补助。市级财政也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建立均衡性转移支付逐年增长机制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以保障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重点民生支出的需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强化税收和国库管理,确保财政收入按体制规定入库。各级政府及财税部门要提高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强化对税源预测分析,挖掘税收增收潜力,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要严格税收执法,整顿税收秩序,严禁收入混库串库、引税拉税,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种偷、逃、骗、抗税等违法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以及“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问题,确保财政收入按体制规定及时足额入库。
各级财政、税务、国库、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衔接,尽快调整各项收入划分、征缴、报解、入库及国库资金调度等制度,完善税收征管和国库运行软件,保证新体制运行后,各级财政国库资金正常运行;同时,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税务稽查、审计检查职能,加强对各项财税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新的财政管理体制顺利实施。
本决定试行期间如遇国家出台重大税制调整或财政管理体制调整等相关政策,省政府将相应对财政管理体制予以调整和完善。本决定执行中涉及的具体问题,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
即时比分?????????
二○一○年三月十九日?????
版权所有:即时比分 | 主办单位:即时比分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yaoyejob.com |